欢迎登陆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

首页
  • 会议信息
  • 报到须知
  • 日程安排
  • 第十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
  •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讨会暨《产业振兴
  • 新书推荐|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产业
  • 论坛征文
  • 酒店信息
  • 媒体关注

大会论坛

首页 > 大会论坛 > 正文

郭熙保: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


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今天讲一下发展经济学的当代发展趋势。自从去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认为出自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便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热点。关于发展经济学的当代发展趋势,我从文献当中总结归纳如下并与大家分享。

一是分析对象微观化的倾向比较显著。这些微观化就是把个人、家庭、企业、学校、社区等作为行为主体,构建微观的理论模型,一般使用调查的样本和实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早期的发展经济学主要是以全球、国家、地区作为分析对象,从宏观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问题。二是研究问题的微观化,这些问题包括教育、健康、营养、家庭、婚姻、生育率、妇女、儿童等等,在《发展经济学手册》等现有文献当中就可以看到这些变化。

        一直以来,制度、文化和政治经济学分析思路受到广泛关注,对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分析自发展经济学诞生以来就是一个重要论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非经济因素的分析更为突出了。其中主要包括制度作为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不平等、技术与社会契约;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文化企业家精神与增长;信任、增长与社会福利和家庭联系;还有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理解低收入国家的政治腐败;还有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等很多方面。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经济学在许多领域都取得的巨大进步,复兴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但也受到尖锐的批评。康乃尔大学Erik教授在《发展学说历史与先进1950—2017年》一文中回顾并总结了发展经济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他对于2000—2017年这一阶段发展理论的进展从以下方面进行概括,实验革命、随机对照实验、制度和政治经济学在发展中的作用等。我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实验革命。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MITBanerjee和Duflo和Kremer教授,他们都是因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其主要贡献是创立一个社会实验方法,即随机对照实验法。该方法相对于其他评估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帮助政府机构提升减贫效果。诺贝尔奖的影响巨大,这三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使得随机对照方法就更加流行、更加受人瞩目。

Duflo有一篇文章介绍了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过去20年来,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使用随机对照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也运用到很多项目评估中,例如农业中新技术的使用效果,许可证管理中的腐败问题。Banergvv和Duflo与另一位教授在2003年共同创立MIT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且已经承担了来自于80多个国家840多个项目的随机对照实验式评估(RCT)。援助机构尤其是世界银行,已变成了RCT的积极支持者。Tharbecke指出,用于评估发展项目实施绩效的RCT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理论。根据Duflo和Kremer的说法,该方法试图回答一个本质上的反事实问题,即参与该项目的人在缺少这个项目时会过得怎么样。Banerjee和Duflo合作撰写的田野实验手册,通过田野实验,为解决各种发展问题提供了大量的有用证据,这两个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并也获得了学术界的赞扬。Thorbecke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发展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试图把该学科从公理性和推理性学科转变为一个实验学科,这一转变主要依靠RCT的田野实验,因此其已经成为相关研究者偏爱的重要工具。

我们国家学者姚宇在介绍RCT时是这样评论2019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贡献的:“他们改写了发展经济学,彻底打破了刘易斯、罗森斯坦—罗丹逻辑推理历史演绎方法下的发展经济学框架;有了RCT,发展经济学彻底的从理论演绎进入了具体的社会政策实践。”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也给予获奖者极高的评价:“今年获奖者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20年间,他们基于实验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后者如今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中研究领域。”但是也有批评声,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狂热之后,RCT受到了学术界批判性的审视,这种审判实质指向了这种方法局限性。RCT只适用于很窄的问题,且无法解决宏观动态问题,如结构转变、气候变化等。Thorbecke将学界的批判分为四类,一、RCT方法是否有助于揭示干预行动影响理想发展结果的基本机制?二、从一次或多次RCT环境中所得到的解决是否能推广到一般的情形?三、RCT方法不能解决一般均衡效应的缺点有多严重?四、对照试验方法是否产生伦理道德问题?

第一缺点认为RCT缺乏理论分析,Mookheejee指出,RCT的目的不是要理解产生结果关系体系的基本结构,而只是某项政策干预的统计结果。对照试验本身并不能为理解其背后基础机制带来启发。Mookheejee和Heckman认为,RCT方法似乎已经取代了发展经济学家工具箱的结构模型,其实结构和行为模型潜在的优势是能够抓住行为主体的基本结构和行为。因此他们建议,把RCT方法与结构模型结合起来可能是富有成效的。

        第二个缺点是RCT的研究结果不能一般化到另外的环境。Basu认为,我们不能假定一个特定地区和特定时间点上作用项目在另一个环境和同一地区另一个时间点上是一致有效的。当基础条件发生变化时,政策干预效果也会发生变化。

第三个缺点是对间接效应德忽视,Thorbeck指出,RCT方法通常忽视了政策干预的间接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间接效应是正向的,但有时也可能是负向的,这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否定了一个既定政策干预的最初好处。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随机试验方法的使用者借助一般均衡模型来评估干预的间接效应。

第四个缺点是伦理方面的问题,在随机对照试验中,通常的做法是把人群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

        对发展经济学微观化倾向的评论有如下几点。第一、发展经济学的本质特征,近20年来,发展经济学微观化的倾向愈发显著,微观化的最显著标志是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广泛使用,其已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RCT的创建者,这是对这种方法的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一种肯定。我们认为,RCT方法是一种评估微观发展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方法,其对于评估一项政策的效果非常有效。但RCT方法是一种技术而非理论,它不能解决发展经济学中的所有问题,甚至某些关键问题。因此,把它誉为是对发展经济学的一次革命、使发展经济学进入全新时代,有些言过其实,甚至是误导的。

        发展经济学本质上属于宏观经济领域,实际上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是宏观层面的贫困,也就是研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何消除贫困?一个国家内部某个群体或者贫困人口如何脱贫?发展经济学现在基本上变成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经济学已经将把新古典经济学作为应用研究的标准工具箱而加以接受,但在这种转换当中,发展经济学创始人提出的初始途径和重要问题现在往往被遗忘了。发展经济学应该是一个长期动态分析,也就是说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长期的动态的,短期问题只有当影响长期趋势才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发展经济学主要采取结构性分析,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明显的二元阶级结构特征,经济发展过程就是把传统农业经济转变为一个现代的工业经济,也是工业化过程,并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发展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一个农业经济怎么变成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经济学注重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分析,不光是经济学,还将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纳入到发展经济分析中,发展经济学应该就是一个现在越来越综合的经济学科。

        中国经济持续几十年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考虑到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不仅仅是一个奇迹,更可以说是一个神话。中国现在创造的这样一个发展奇迹,必定有成功的奥秘,在这么一个大国探求这个奥秘是发展经济学家的任务。西方学者虽然也在增加对中国的关注度,但是研究中国问题仍很不深入,基本上是用西方的理论范式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好多问题并不能够解释清楚。因此,中国的问题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中国经济学家的肩上,应致力于把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面,推动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21世纪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应该在中国,挖掘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理论机制,应成为我们的首要研究任务。发展经济学现在已在中国成为一个显学,主要研究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完全借鉴西方的发展经济学理念。虽然可以借鉴西方经验,但立足点和思维方式都应转向到中国自身独特的研究框架中来。

  (本文为速记实录,未经演讲者审核)



版权所有:武汉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 copyright  Peikang Chang Research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ll reserve